鮑春健:小鵝通如何用產品和服務實現內外連接
引言:小鵝通興起于知識付費方興未艾之時的2016年,彼時的小鵝通還只是一款將公域知識付費品牌引入微信私域生態,并幫助后者完成用戶連接、知識店鋪搭建、知識產品交易的工具。隨著知識交付方式和服務形態的變化,小鵝通鍛造出越來越多的功能,覆蓋越來越多的場景。
疫情開始后,直播迅速為大眾所接受,且大大超出了知識付費這一行業的范圍,在微信私域穩扎穩打多年的小鵝通在此背景下迅速崛起,成為私域直播的第一選擇,其客戶遍布100多個細分領域。
可見,小鵝通的發展,是一個隨著行業和產業變化而變化,也是隨著客戶需求變化而變化的過程,但其在微信生態下幫助客戶實現知識交付及傳播的定位一直未變,以標準化產品為核心,以解決共性問題為目的策略也一直未變。
小鵝通是如何在緊跟變化同時,又堅持自己的呢?近日,我們采訪了小鵝通創始人兼CEO鮑春健(人稱老鮑)。老鮑大學畢業后進入騰訊工作,主做技術,熱衷解決“用戶”問題。從T4專家級別離職創業后,將騰訊產品哲學延續至小鵝通,并根據服務對象的不同(小鵝通主要服務于企業客戶),創造性地開創了“請客戶幫助自己理解產品,宣傳產品”的玩法。
在本次訪談中,老鮑不僅就上述問題表達了自己的見解,也就為什么小鵝通會誕生在微信生態,小鵝通如何在標準化和定制化之間做取舍,以及小鵝通是如何做產品等話題有所表達。
我們是SaaS行業里比較奇葩的公司
問:小鵝通這幾年有什么變化?
答:我們從2016年到今天,從一個客戶到今天160萬客戶,用戶覆蓋七八億,微信里面絕大部分用戶都來過小鵝通,當然這些用戶未必知道小鵝通,因為我們是在微信里為客戶提供知識服務的私域運營工具。
這幾年變化也蠻大,主要是因為知識付費的概念或者說邊界一直在發生變化,現在你會發現,知識付費在互聯網上不斷產生,而且以不同形式產生,今天已經變成知識服務了,而且這成為了一種影響消費的手段。現在為了把一個東西賣出去,得先讓用戶認可,比如免費開個直播講講這方面的知識,先讓你成為粉絲,完了之后說我有個產品,你要不要買?
問:這些年行業發生了哪些變化?小鵝通為什么始終堅持做工具?
答:我們還是做產品的人,一開始人家要知識付費的工具,我們就去做,后來需要一些督學的能力,比如訓練營、作業打卡這類功能,我們就補充進去。疫情之后,直播也從我們的一個小功能變成了主功能,我們叫私域直播。
因此,小鵝通是在這個過程中,圍繞內容承載方式的不同,以及延伸出來的價值點不同,不斷提供各種工具給客戶,在私域幫助客戶承載內容,用內容吸引粉絲,然后完成變現。
最近我們發現還有人在我們系統里要銷售CRM,在我印象中這跟我們八竿子打不著。后來仔細想了想,這可能是未來的趨勢,因為當用戶在他的店鋪中購買的產品客單價越來越高之后,他需要對用戶進行銷售管理,提供個性化服務。CRM可以幫助他們根據用戶需求提供產品或服務。
我總結一下就是三個階段,第一個階段就是賣產品;第二階段是“產品+服務”,服務是為了幫助客戶更好的使用產品;現在是“產品+服務+共創”,共創是以真實的客戶場景需求為中心,幫助商家整體經營能力的提升。
所以說,小鵝通的功能隨著客戶需求的變化而不斷迭代,但我們“幫助商家用知識來變現”的本質沒有變化。
問:客戶需要什么就做什么?有的時候會不會走偏?
答:這句話不是絕對的,是一種服務心態的表達。我們意識到一點:客戶是真正的需求方,如果我們不理解客戶,不理解場景,就很難了解他用我們的產品來干什么,也就不知道要如何更好的幫助他們。
以前在騰訊,pony(馬化騰)說產品這個東西沒那么復雜,你把自己想象成小白用戶,去認真體驗。騰訊的產品以to C為主,其實有時候面向B端的產品更需要這樣做,因為把自己想象成一個用戶比較容易,但是想象成客戶比較難,你說我能把自己當成一個零售企業或者健身機構嗎?所以這個時候就需要我們跟客戶溝通,作出一個正確的選擇,進而保證產品的方向。
問:小鵝通真的能解決那么多客戶的問題嗎?
答:對于我們這個階段來說,聽取客戶的意見是一種態度,也是為了讓我能夠理解客戶,要不然一個程序員哪知道這么多行業,這么多場景。就跟我們的直播《產品吐槽大會》(小鵝通舉辦的一個客戶溝通直播欄目)一樣。但當我們接觸這么多客戶后,把這些非標準化的需求標準化,某種意義上來說是一種抽象能力。
在這個過程也需要我們去挑選甄別。也正是這個原因,我們推出了小鵝通社區。大家可以在這個平臺提出自己的需求并且投票,按照客戶們的意向優先級逐一解決。
問:小鵝通怎么選擇客戶?
答:應該說我們從來沒選擇過客戶。如果看小鵝通的發展邏輯,會很奇怪,一般是客戶提功能需求,我們理解之后做出來,放到產品上,后來用的人越來越多,各個行業都有。每個行業都可能在私域運營用戶,就像騰訊會議,很難說它主打哪個行業的客戶。
本質上這不是一個行業產品,是一個偏場景的,客戶裂變也是由用戶端發起的,比如吳老師的直播間有各行各業的學員,他們看到了吳老師這么做,也開了自己的知識店鋪。
我們堅信社交關系才是最好的,最高效的連接方式
問:既然最早服務的是知識付費行業的客戶,為什么小鵝通沒有誕生在知識付費平臺?
答:以前吳曉波老師的課是在其他知識付費平臺上的,他當時提了一個需求,想加粉絲的微信,方便通知他們買書、參加發布會等,而單純的知識付費平臺提供不了這樣的功能,因為它無法直接連接粉絲的微信ID。
因為它并不是一個在微信生態中的社交化產品,它沒辦法像微信那樣:當一個用戶看到覺得好的內容,就立馬分享到朋友圈,商家與此同時也能與其建立連接。這個就是小鵝通誕生于微信生態的核心,其能夠通過社交關系鏈幫商家帶來流量的增長。
問:也就是幫助外部的客戶進入騰訊/微信生態?
答:可以這么認為。有一次騰訊的朋友來聊天,說起“小鵝通就是大鵝跟企業的聯通”。我一聽太對了,真的是這樣,我們就是在騰訊生態下,在知識服務的場景下,把企業跟整個生態連接起來,讓他們在這個生態里更便捷地管理和觸達用戶。
問:如果這個生態的構建者進行調整,也許是一個功能的變化,也許是規則的變化,里面的企業是不是都要跟著調整?
答:我們剛開始做音視頻付費,其實就是因為當時群支付、公眾號支付不能完全滿足自媒體大咖的需求,后來的直播、銷售CRM都是生態的變化延伸出了新的需求,我們想的始終是共同去推進生態的發展。
騰訊是做基礎設施的,我們在上面做產品,做應用。比如我們在前面做直播,做看得見的部分,騰訊在后面提供機房服務器等,來保證直播的穩定,或者做PaaS層的東西,比如美顏。在這個合作邏輯下,我們看到的更多是機會,因為前端應用更多。
所以這幾年小鵝通也沒有太折騰,一直在微信生態里。我們是堅信社交關系才是最好的,最高效的連接方式。有了這個判斷之后,我們就能決定我們在里面能做什么事,這是一個選擇的問題。
問:總結來說,小鵝通到底是一家什么公司,解決什么具體問題?
答:這有個認知過程,小鵝通以前基本上每年都換一個slogan,我們曾經叫“知識付費的SaaS工具”,后來又改成“專注新教育的技術服務商”。疫情之后,發現我們的客戶好多都不是專門做教育的,之后我們才慢慢理解,教育其實是一個廣泛的概念。
我自己現在也用小鵝通做直播,但我們也并不是教育公司,而是一家做SaaS的公司。有些客戶不一定知道SaaS是什么,我就開始做直播,請標桿客戶來講講他是怎么用小鵝通的。
有一次同事找了一個60歲的阿姨來對話,我問她為什么要用小鵝通,她說她是做家政培訓的,那些學員只會用微信,而小鵝通是微信上傳遞知識最便捷的工具。
所以,她大概也不知道小鵝通是SaaS,她只知道她的用戶在這里,所以要用這個東西。
同樣的,以前我們還收流量費,后來不收了,因為如果你跟這樣的阿姨講B端流量費,是個很困難的事情,為了降低客戶理解門檻,我們取消了流量費。
還有一個現象,現在很多學校、教育廳會通過小鵝通去做家庭教育公益直播,有的直播間甚至會有100多萬的觀看人次。直播組織者要通知家長來上課,微信肯定是最方便的渠道,因為每個班都會有家長微信群,老師把小鵝通直播鏈接發到群里,家長就可以點擊進入直播間了。
這就是我經常說的,在微信里面,小鵝通能夠把結構化的知識以最短路徑傳播出去。
問:接下來有什么新的想法?
答:我還是那個理念,今天的教育不再局限于某一個行業,在我們的認知里,它已經變成了一種互聯網的運營方式。企業用知識服務的方式與客戶建立起認可或信賴,持續地陪伴他們,使之不斷成長,再提供各種產品或服務,在微信私域里面完成閉環。
我們在里面做的還是幫助各行業企業用知識服務去連接自己的用戶。我們做的還是SaaS產品,最關心的事情始終是幫客戶解決問題。
相關搜索:煙臺網絡公司、小鵝通山東合作伙伴、煙臺軟件開發、小鵝通煙臺服務商、小程序商城開發、山東網億、小鵝通認證服務商、在線教育系統、線上教學小程序、畢業證書打印系統、、在線課堂平臺